6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
文件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简化审批服务等6个方面入手,提出22项政策措施。其中与医疗器械和耗材有关的亮点,如下:
第三方机构与医院合作得到支持
《意见》指出,按照医疗服务体系规划要求,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并以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支持向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
从文件中可以看到,政府将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实验室,以及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共享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等项目的合作。
缓解医疗资源供需紧张
以检验机构为例,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与医院检验科相比,开展的检验项目较多,检测标本量也比较多,独立机构可以直接从检验仪器和试剂制造商处以比较有竞争力的价格拿到耗材,这样就免除了中间代理商的环节,拥有了很大的成本优势。
根据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对青岛“医保 医检”的整合服务模式的统计,通过医保集中送检,近五年中仅在常规检查项目中,医保支出就节约了近千万元。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曾以2016 年为基数推算,2016-2020年间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可节省的检验花费依次为104亿元、137亿元、176亿元、221亿元、274亿元。
假设2016-2020年间的医保支出额以每年3%的速度匀速增长,进而可得出,第三方医学检验每年可为医保省下近1%的花费。
除了节省医保经费外,在政策的支持下,当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融入主流后,将与区域内龙头医院或专业组织共建区域检验中心进行合作。目前,金域、迪安等国内第三方企业半年多时间内已经有数十家共建的区域检验中心签约。
所以第三方独立机构可以减轻当地政府对医院的资金的投入,对于欠发达地区还有助于提升基层区域的检验水平。同时,在市场方面,对医疗器械与耗材的供应商将迎来重大利好。
社会办医或迎来医械设备采购潮
近年来,我国社会办医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2018年底,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达到45.9万个,占比46%;社会办医院数量达到2.1万个,占比63.5%。
如今,社会办医在政府的支持下势如破竹,这将极大促进民营医院的开立,对于医用设备的配置也将迎来采购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日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中,对医用设备的配置也做了放宽。
2018年,上海也曾发布同类要求的文件:“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等审批,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逐步实行自主决定。”
同时,此前在地方版鼓励社会办医文件中,针对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已经有部分省份开始放开。
广东省曾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放开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不得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等级、床位规模作为确定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前置条件,重点考核机构人员资质与技术服务能力等指标。”
黑龙江将曾出台实施方案:“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取消数量、地点、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的限制。”
天津:“对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和审批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设置,将审核重点放在人员资质与技术服务能力上,不作服务量的要求,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探索完善、动态调整相关标准规范和研究制定新型机构标准,引导和支持医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与公立医院相比,社会办医疗机构在购买大型医用设备(主要是乙类)上,将获得更大的优先权、更多的自主权。
这或也将意味着,大型医用设备的销售市场,在民营医院和独立医疗机构将迎来一波采购高潮。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