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医院的诊疗模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我国正在二级以上医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目前已有超过500家医院部署5g网络,并且开展了5g医疗应用试点。
智慧医院建设主要包括针对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针对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针对医院的“智慧管理”。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医院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智慧化程度。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今年九月初,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在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中提出,推进护理信息化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护理工作深度融合,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负荷,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政策明确强调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
临床护理 护理管理=护理信息系统
护理信息化是指在护理领域,根据需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加以信息化发展,以不断提高综合护理水平。护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涵两方面:一是临床护理的信息化,二是护理管理的信息化。
>>>>临床护理信息化
一是带动医嘱系统的优化。医生直接在系统中录入医嘱,医护人员可通过护理系统查看医嘱,避免了理解错误的产生,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二是无纸化及pda的具体应用带来就医护理的便捷化。医护人员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查询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病情、护理情况,根据护理任务清单进行护理,而pda的使用使得护理工作操作起来更便捷与高效,患者与临床护理人员的矛盾减少,医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场景包括临床用药管理、巡视管理、结构化整体护理程序和专科护理等。
护理管理信息化,对缩短护理工作办公流程,增加护士直接护理实践,减少护理差错,增加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双满意度有重要作用。其内容也包括两部分:
第一,护理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将护理的流程信息化,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患者用药录入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第二,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如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排班管理)、日常护理管理(业务查房、危重病例讨论、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管理(不良事件上报及分析)。同时,护士的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也是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
具体而言,护理信息系统包括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护理培训考试平台、护理质量指标系统、移动护理工作站、移动终端pda、床旁护理系统、护理电子病历等。
护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够为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三方带来好处。
对于医院来说,提高护理信息化的同时,也提升了医院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使得医院整体环境变得井然有序、安静舒适,也改善医院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住院护士工作站是协助病房护士对住院患者完成日常的护理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护士核对并处理医生下达的长期和临时医嘱,对医嘱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同时协助护士完成护理及病区床位管理等日常工作。
以物联网共性开放平台为基础,通过标签对病房环境与患者体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依靠平台共性共享的方式服务于整个医疗流程,将病房、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无缝连接在一起。
实现病房标签数据的统一感知,打破病房内设备及标签等数据的孤岛模式,实现病房数据主动获取并自动上传,便于医护给予患者准确及合理的护理服务,实现病房传感设备的统一管控,基于物联网共性平台,实现病房内硬件设备的全方位监控及智能化控制,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实现病房感知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病房内所有感知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状态监控,实现与临床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将病房、患者、医护人员与临床业务数据无缝连接在一起,从而服务于整个医疗流程,实现病房常态的智能化医护服务。
以数据融合为基层,专业知识库为引擎,结合移动护理,全面覆盖临床护理以及护理管理各个业务场景,并可通过可视化护理大屏的方式实时更新及展示病区护理情况,打造便捷、精益化护理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his、nis、pacs、电子病历为代表的医院信息化,物联网智慧医疗信息化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数据中心化,场景精细化”。物联网智能设备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多维度的数据包括患者信息、医护人员信息、诊疗信息、护理信息、设备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等。如何结合医疗数据和护理数据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三甲医院程度高,二级医院护理信息化或进入加速期
在医院采购情况中,三级医院的采购项目数量占据了60%的比例。三级医院因为护理人员医疗事务繁重、临床管理和医院管理的难度大、对新技术接受度高,所以对护理信息化需求极其强烈。
随着2020 年全国启动二级医院绩效考核,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二级医院的护理信息化进程可能会有一个加速。
根据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医疗机构数据的最新统计,2015年11月,我国拥有医院总计27226家,到2019年11月底,已有3.4万家医院,每年新增医院平均超过1500家。再看三级医院数量,每年平均新增150家,加上一些传统大型医院的新楼、新院的改扩建项目,护理信息化项目仍有一定的市场增长空间。
我们按照每年200家左右的医院采购,采购额112.96万元估算,每年的院内护理信息化市场空间大约有22.6亿元。再加上已经建设护理信息化项目的医院,每年可观的维护费用。
此外,或许在政策的推动下,整个智慧护理的市场规模可能会更为乐观。2019年2月12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地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
9月2日发布的《通知》的第四部分“持续提高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质量”中也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通知》鼓励大型医疗机构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作用,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进修学习、远程培训等方式,帮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此可见,院外护理市场也大有可为。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在医院环境中,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临床护理项目占据了主要优势,共有99个项目,在护理信息化总项目占比高达39.6%。
总的来说,护理工作是医疗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给护理行业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病人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是离患者最近的人,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医院、厂商等行业主体必须正确看待护士的工作需求,了解护士的工作环境,以此不断靠近护士、医院、患者三方共赢的状态。
转自网络